石墨管热重分析试验
检测项目
热稳定性检测:
- 起始分解温度:Td(°C)参照ASTME1131
- 最大失重率温度:Tmax(°C)
- 残留质量百分比:%(±0.5%)
- 失重速率:mg/min
- 分解阶段温度范围:°C
- 质量损失曲线斜率:%/°C参照ISO11358
- 氧化起始温度:Tox(°C)
- 氧化速率:mg/min
- 氧气中失重百分比:%参照GB/T29181
- 水分损失温度:Twater(°C)
- 挥发分含量:%(±0.2%)
- 初始失重阶段:mg
- 残碳量:%(≥95%)
- 灰分含量:%参照ASTMD3174
- 碳残留指数:无单位
- 活化能:Ea(kJ/mol)
- 反应级数:n参照Kissinger方法
- 频率因子:A(min⁻¹)
- 氮气中失重曲线:质量变化率(mg/°C)
- 氩气中热行为:温度偏差(±5°C)
- 氧气浓度影响:%损失差异
- 样品质量影响:mg(范围1-10mg)
- 加热速率影响:°C/min参照GB/T19466
- 几何形状相关性:失重均匀性(%)
- 平行试验偏差:±%(≤2%)
- 重现性误差:标准偏差(σ)
- 仪器漂移补偿:μg/min
- 热分解指数:无单位
- 稳定性评级:A级/B级/C级
- 应用极限温度:°C
检测范围
1.高纯石墨管:检测重点热稳定性及残留碳含量,评估纯度对高温性能影响。
2.石墨电极材料:侧重氧化性能及高温耐久性,分析电极寿命相关热分解。
3.碳纤维增强石墨管:重点力学性能与热分解协同分析,检测界面热退化行为。
4.核用石墨管:检测中子辐照后热行为变化,评估辐射稳定性及残留物。
5.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:关注水分挥发及热失控温度,分析电池安全性能退化。
6.高温密封石墨件:侧重气氛中热稳定性,检测密封失效相关质量损失。
7.石墨坩埚材料:检测多次热循环后质量损失,评估坩埚使用寿命。
8.石墨复合材料:分析界面热分解行为,侧重填料与基体热兼容性。
9.纳米石墨管:重点尺寸效应及热传导特性,检测纳米尺度热稳定性。
10.再生石墨材料:检测杂质影响及热性能一致性,评估回收材料可靠性。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ASTME1131-20热重分析标准方法
- ISO11358:2022塑料热重分析法测定热稳定性
- ISO1928:2020固体燃料热重分析
- GB/T19466.1-2004塑料热重分析法测定热稳定性
- GB/T29181-2012热分析术语和定义
- GB/T30704-2014无机非金属材料热重分析
检测设备
1.热重分析仪:PerkinElmerTGA8000(温度范围RT-1000°C,精度±0.1μg)
2.同步热分析仪:NETZSCHSTA449F3(可同时进行TG-DSC,温度上限1500°C)
3.高温热重分析仪:TAInstrumentsQ50(最高温度1500°C,天平分辨率0.01μg)
4.微热重分析仪:MettlerToledoTGA/DSC3+(样品量低至0.5mg,加热速率0.1-100°C/min)
5.气氛控制系统:质量流量控制器(流量范围0-100mL/min,气体纯度99.999%)
6.冷却系统:液氮冷却附件(冷却速率10°C/min,温度下限-150°C)
7.样品自动进样器:可处理24个样品,定位精度±0.1mm)
8.数据采集系统:高精度天平(分辨率0.1μg,采样频率10Hz)
9.真空系统:真空度达10^-3mbar,泄漏率≤1×10^-9mbar·L/s)
10.温度校准仪:标准物质校准套件(包括铟、锌,精度±0.5°C)
11.气体净化器:去除氧气杂质(残余氧≤0.1ppm,流量稳定性±1%)
12.软件分析系统:动力学参数计算模块(支持Kissinger和Ozawa方法)
13.防护手套箱:惰性气氛操作环境(氧含量≤1ppm,湿度≤1%)
14.恒温恒湿箱:样品预处理(温度范围-40°C至150°C,湿度控制10-90%)
15.辅助坩埚设备:氧化铝坩埚(耐温1600°C,样品容量100μL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